400-070-7072
热门关键词:
  • 为什么肿瘤切除之后,还会复发或转移呢?

    为什么肿瘤切除之后,还会复发或转移呢?

    为什么肿瘤切除之后,还会复发或转移呢?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1、肿瘤本身的性质不同恶性肿瘤有各自的特点,有些是低度恶性,就是相对温和的,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或转移;但有些高度恶性的,其生长迅速,侵袭很强,在手术后极易复发。通常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则恶性程度低,相反,分化程度低的则恶性程度高。恶性程度高的癌细胞一般对放化疗敏感,但易复发转移。恶性程度低的癌细胞对放化疗不大敏感,但手术后不易复发和转移。因此,对于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即使手术切除,配合各种治疗,依然还会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2、手术前转移情况术前对病人病程全面评估是很重要的,避免不规范的医疗决策。如果发现的时候是在早期,癌细胞扩散得少,很容易就能完全清除。如果发现的晚,术前已有微小转移灶,或暂时医疗技术尚无法查出,即使原发灶手术切得再干净,也免不了转移。3、手术切除不彻底这并不是说医生的技术不过关,手术不成功。当肿瘤过大,伴淋巴结转移的,且与周周组织、脏器粘连,医生要兼顾邻近重要脏器的功能,以及病人术后恢复,手术范围无法足够广泛,导致手术不彻底。虽然每个医生在手术时,都会尽可能地切除干净,切除范围是治疗规范规定的,是医生必须要执行的,如乳腺癌,除了乳房患处,周围的脂肪组织,甚至是部分肌肉,腋下淋巴组织都要一起被移除。但这个干净只是相对的,首先受医生水平和经验的影响;其次,就算这个医生很有经验,在他视力所及之处已经很干净了,但即便如此,恶性肿瘤是个全身性疾病,*终发生肿瘤的那个器官,只是肿瘤选择的一个落脚点,医生切除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就算切干净了,水面下面的,还没有形成肿瘤的,医生看不见,而且也不是通过外科手术能解决的。这就包括一些微小癌灶,血液里、淋巴里以及暗渡陈仓散落到其他地方的肿瘤细胞,这样就没有确切的肿瘤范围。手术*大可能地杀死癌症的有生力量,但必须配合内科化疗以及其他治疗巩固外科治疗效果。此外,手术过程本身也会导致癌细胞扩散。这些都是病人日后复发的重要因素。4、术前或术后综合治疗除了手术,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药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临床上根据肿瘤类型,不同分期,选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法,且先后顺序也有所不同。术前新辅助治疗,目的是降低肿瘤负荷,控制肿瘤远处扩散,争取保护手术邻近功能器官。肿瘤好比如一颗大树,树干被手术清走,而那些细小的树根只能靠术后辅助治疗除掉。所以,倘若忽视术前或术后综合治疗,那复发和转移也难以避免的。5、免疫力低下正常人体内的细胞日夜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每天形成的新细胞中,约有几百万个细胞会发生基因突变,少数突变细胞若不受免疫系统制约,则进一步恶变,形成癌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随时都在监视和及时消灭这些突变、恶变的细胞或癌细胞,一旦发现异常,会动员大量免疫细胞歼灭"异已分子",使之难以形成气候。如果一个人的免疫监视功能正常,则能对体内外的致癌物和癌细胞进行狙击,消灭其于萌芽状态。恶性肿瘤不是一个行为单纯、性质单一的肿块。它是由无数个癌细胞构成的复杂群落,这些癌细胞肆意繁殖,在体内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在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正规治疗后,虽然杀死了大多数敏感的癌细胞,但少数放疗抵抗或耐化疗药或靶向药的癌细胞仍潜伏在身体里。一旦机体免疫力或在其他诱因下,那些潜伏的癌细胞又会活跃起来,造成复发或远处转移。6、癌症体质并未改变虽然通过各种方法将癌细胞清除干净,但病人自身的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并未改变,癌细胞生存的环境也没有改变,很容易再引发新的癌细胞不断产生,癌症就会复发和转移。从上述分析看来,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或转移,并不少见,而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说复发并不表示手术不成功,*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也要注意饮食,关注健康。总的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一方面无法100%杀灭和消除癌细胞,一方面并没有改造体内环境,所以很难避免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治疗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有长期和癌症做斗争的准备。如果没有及时跟进抗复发治疗,或接触到是促使癌症复发的引起癌症的各种理化因素及生物致癌因素,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癌症出现复发转移的症状表现1、发热症状:癌症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发热现象,这在临床上称为"癌瘤热"。肿瘤组织坏死,瘤体侵入腹腔神经丛,肿瘤代谢物进入血流,肿瘤脑转移等,均可引起发热。2、阻塞症状:体内任何管腔内的肿瘤体增大,都会引起管腔变化,常见的是管腔狭窄,更有可能会造成管腔阻塞。如食管内肿瘤增大,会造成进食时吞咽困难、打噎甚至阻塞等;气管和咽喉肿瘤增大,会压迫气管和咽喉部神经,从而出现气短和声音嘶哑、语不出声的征状。3、疼痛症状:癌症病人通常会有转移病灶,病痛非常明显。一般多见于骨转移。瘤体直接浸润神经组织,或较大的瘤体压迫了体内管腔,都可引起组织坏死和产生炎症,出现疼痛症状。4、体重下降:病人通过治疗后,体重应保持平稳。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又出现进行性的乏力,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就应检查有无肿瘤复发的可能。5、出血症状:肿瘤体坏死往往会引起局部小量出血,但若肿瘤体侵蚀周围的血管,则会造成严重的大出血。常见的有呕血、黑便、阴道流血、尿血、流鼻涕、痰中带血等。6、淋巴结肿大:癌症病人通过治疗后,应注意检查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是否肿大。可经常检查淋巴系统。如颈下三角区(颈部、下颌、锁骨窝)、腋窝、腹股沟等部。这些淋巴区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一旦发现肿大,应立即就医。7、局部肿胀,出现包块:肿瘤的发展可能会在局部出现肿胀,甚至出现包块,如有此类情况发生,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治疗,是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比较好方法。从上述分析看来,要想很好解决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复发和转移问题,是早期发现肿瘤,此时肿瘤仍局限于原发灶,且体积不大,尚没有淋巴结转移,手术可以很完整摘除肿瘤,并且保证手术切缘干净,才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早期发现肿瘤,有赖于加强健康意识、定期防癌体检和及时识别早期癌变的症状。因此需要做到:1.定期复查要想查出隐藏在淋巴和血液里的肿瘤细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复查,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大多数肿瘤复发转移在两年内,所以病人的复查频率要高。一般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到五年内每六个月复查一次,五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的内容主要有检验、PETCT影像学检查、视触叩听等体格检查,病人在复查时,需要带既往病历资料。2.按时服药遵医嘱,病人需按时服药。除了一些含服的药物之外,病人在服药时需喝水,喝水有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提高药效;病人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随便增减药量或停药;也不能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吃药。在生活中,因不按时服药导致病情恶化的例子有很多,本来可以用药物控制的病情,*后不仅要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甚至还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发生。3.合理饮食合理安排好饮食,不管是对治疗期,还是康复期都非常有帮助。因肿瘤病人对蛋白质和热量的需要比正常人高25%-50%,良好的营养可增强肿瘤病人的抗癌能力,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延长生存期。肿瘤病人如何补充营养?主要原则为:注意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化、搭配合理、少食多餐、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多忌口。4.积极运动除了上述的三点外,肿瘤病人还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运动计划。根据多个权威指南给出的建议,病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者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如身体受限,可以做一些日常性较缓和的运动,例如上下楼梯、多走路、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5.调整心态既往研究中曾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病人面对肿瘤精神崩溃、失去生活信心,那么病人的生存率就会显著降低。因此病人应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恐惧和焦虑,远离孤独和抑郁。建立希望与乐观,增强信念与拼搏,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复发转移的肿瘤不想选择手术是否有其他选择?免疫治疗为转移和复发的癌症病人找到出路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手段相继应用,癌症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对于癌症患者术后癌细胞的转移和复发,只要选择*佳的治疗时机和掌握正确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癌症患者转移和复发的悲剧是不会发生的。而自体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抑制肿瘤转移和复发*好且*有效的方法。肿瘤专家介绍,自体细胞免疫治疗也称为生物治疗,它是通过细胞生物学方法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的原理就是把患者的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在体外分离出来,经过特异性抗原作用及实验室培养,使其具备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能力,同时在体外将这种细胞扩增到一定数量后再回输到体内,杀灭那些肉眼看不见得肿瘤细胞,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达到治疗效果。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以其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预期等优势,已经被公认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方法,是二十一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活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治疗手段。自体免疫细胞技术可单独适用于各类肿瘤患者的治疗,也可与其它疗法联合应用,尤其对放、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者是非常理想的治疗手段。
  • 脉管疾病(血管瘤)的诊疗常识

    脉管疾病(血管瘤)的诊疗常识

    这些原来统称为“血管瘤”的血管疾病形态各异,表现复杂多变,在形态学、组织学和临床表现、预后上并不一致,国际脉管学会于是将其改称为脉管疾病。我们俗称的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血管病变,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其中,皮肤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2% 。脉管疾病(vascular  lesions)是血管瘤(hemangioma)和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 的统称,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叶的残余成血管或成淋巴管细胞的肿瘤或畸形,其实质是脉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血管瘤或脉管畸形是软组织中*多见的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小儿多见。淋巴管畸形是淋巴管早期发育阶段所产生的组织畸形,常见于小儿及青少年。02脉管疾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一)、分类脉管疾病在以往的分类中,将其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分类已不能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2002年,中华医学会推出应用Waner和Suen(1995)提出的脉管疾病的新分类法,把脉管疾病分为2类:一类为血管瘤即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病变多在出生后1个月内出现,生长迅速,1岁左右可望停止生长,或逐渐消退,但仍有少部分会继续蔓延生长,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负担。另一类为脉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包括毛细血管畸形(capillary malformation)即传统分类中的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gioma)、微静脉畸形(venular malformation)、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即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 gioma)、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即蔓状血管瘤(cirsoid hemangioma)、淋巴管畸形(lymphoduct malformation)即淋巴管瘤(lymphangioma)和混合畸形(mixed malformation)。混合畸形即传统分类中的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并存的混合型血管瘤(mixed hemangioma)。二)、临床表现1、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 可发生于颌面部或舌背部,瘤体明显高出皮肤或舌背粘膜,质中等,穿刺无回血,表面高低不平,呈红色草莓状或皮肤接近正常或淡蓝色,皮下可触及软包块,加压时无明显缩小,瘤周无扩张的小静脉。2、脉管畸形  出生时存在,多为无痛性病变,但种类不同,症状各异。1)、毛细血管畸形:多发生于面部皮肤,表面呈红色,不高或略高于皮肤,加压时可退色,故传统分类中称葡萄酒色斑或鲜红斑痣。2)、静脉畸形:多为软如海绵的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穿刺可抽出暗红色血液。在口腔、唇、颊粘膜或眼球结膜的病变多呈暗红色或紫色葡萄状,易出血;颌颈部的病变表面皮色多为正常,体位试验阳性,病程长者X线片可见静脉石。3)、混合畸形:也是无痛性软包块,但体位试验阴性,其表面皮色可以正常或有散在的红色斑点,因合并有微静脉畸形故有快速生长期,病变很快生长成不规则,高出皮肤的红色软包块,压不退色。同时伴有静脉畸形者,加压时可缩小,哭闹时增大;其周围皮肤可见多条扩张的小静脉。4)、动、静脉畸形:较少见,是有较多的微小动脉、静脉相互吻合成团形成的脉管畸形,病变表面温度较高,有搏动感,听诊可闻及吹风样杂音。5)、淋巴管畸形(1)毛细管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在皮肤或粘膜上呈现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小球状囊性结节,无色、无痛,不能压缩,边界不清。唇、颊和舌粘膜的病变有时与血管瘤同时并存,出现淡黄色(淋巴滤泡)和暗红色相间的小疱状突起,呈草苺状,在传统分类中称为淋巴血管瘤。(2)海绵状淋巴管畸形软如海绵,穿刺可有少量淡黄色淋巴液抽出。发生在唇、颌下和面颊部,可使局部明显肥大肿胀;发生在舌体部者常合并毛细管型淋巴管畸形而呈巨舌状。影响美容、吞咽和语言等功能。(3)大囊型淋巴管畸形即传统分类中的水瘤,主要发生在颌下及颈部,呈充盈状,皮色正常,触摸柔软,有波动感,无压痛。与深层静脉畸形不同的是体位试验阴性和穿刺为淋巴液。三)、脉管疾病的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临床表现,再辅以体检和穿刺可以确诊,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等检查。03脉管疾病的治疗脉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归纳起来为两大类,即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有时两者合用。(一)手术治疗:有手术切除、手术环扎、手术加微波、手术栓塞和显微手术等。对淋巴管畸形传统的方法也是手术切除整形。(二)非手术治疗:有冷冻、激光、微波、激素和各种硬化剂(乌拉坦、明矾、尿素、消痔灵、中药消症液、鱼肝油酸钠)等治疗。04放射性核素在脉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放射性核素治疗脉管疾病(血管瘤)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国内开展的较晚,但也有三十年左右了,治疗的经验及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治疗方式分为敷贴治疗和注射治疗,目前用于敷贴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锶-钇-90和磷32,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核素发出的β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发生炎性改变、萎缩,以至血管闭合,*后被纤维细胞代替,达到治疗目的。敷贴治疗无损无痛、没有药物的副作用,治疗时间只有几分钟,特别对于婴幼儿,相对于其他治疗方式更易为家长接受。对血管瘤疗效较好,对脉管疾病疗效根据疾病类型差异较大。对于位置较深的脉管疾病(血管瘤)可以采用磷-32胶体注射治疗。2. 核素敷贴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治疗时机宜早不宜晚早治疗,可以防止血管瘤由皮肤向深部发展造成治疗难度加大,而且疗程短,效果好,辐射剂量也少,发生色素沉着等现象消失亦早。此外,还可避免随年龄增长皮肤血管瘤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的心理问题。2)、治疗剂量要严格掌握用多大的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是否经过其他治疗、血管瘤类型、发病部位、治疗季节以及机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等具体情况而定。小剂量多次照射的治疗方法,局部反应小,每次照射时间短,便于观察局部反应和调整剂量,故受到较多推荐及采用。3)、治疗前要做好解释工作患儿首次接受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家长对治疗的过程、反应、疗效等不甚了解,往往存在疑虑、紧张甚至是恐惧心理。故细心做好解释工作能获得家长的配合,使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效果。4)、应交待治疗后的注意事项嘱家长密切观察患儿局部皮肤反应,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减少磨擦,避免理化刺激等;按预约时间及时复诊等。做好随访工作,及时了解患儿敷贴治疗后的反应及效果,对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处理。
  • 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

    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

    肺癌是我国以及全世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排第一位,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根据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患者为78.4万,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做哪些检查可以发现肺癌,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胸片,因为你每年参加体检的时候,都会照胸片。是的,胸片可以发现肺癌,但是要等肺癌长大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通过胸片发现的肺癌,一般都稍微偏晚了,甚至是癌症晚期了。因为胸片是一维的图像,分辨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认为,胸部低剂量的高分辨CT,适合做肺癌筛查,辐射剂量低,准确率高,而且效果非常好。胸部CT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胸片看不见的结节,像3毫米,5毫米这样小的结节,在肺部CT上面都可以发现。肺结节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就像人有好人和坏人,好人和坏人的“面相”不一样,就像电视剧里面演的那样,有的人一看长了一张坏人的脸。肺癌也一样,有的肺结节,看一眼就像是肺癌的结节。当然,无论是胸片还是CT,都只能定性诊断,也就是说,只能发现肺里面长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看着像坏蛋,这个东西究竟是不是坏蛋,不能单纯看外表,因为外表有时候不准确。你看一个人长得像坏人,但是,他可能是一个好人。为了不冤枉好人,也不能放过坏人,对于CT或者胸片怀疑不好的结节,我们需要取一些组织拿去化验。就像你去水果店买西瓜,你通过观察,用手敲一敲,凭借你的经验,你认为西瓜熟了。但是,西瓜是不是真的熟了,你不敢100%确定,所以,你可以在西瓜上面打眼儿,取一小块来看看,是不是真的熟了。这个打眼儿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病理活检,把肺里面的结节取一部分或者全部,送去病理科,病理科医生通过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如果发现里面有癌细胞,那就可以确诊为肺癌了。取病理活检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在CT引导下,对肺结节进行穿刺活检;第二种,通过嘴巴和气管,用气管镜取活检,类似于做胃镜,只不过气管镜是将镜子伸到气管里面去;第三种,直接将整个结节完整的切除,然后送去病理科化验。具体选择哪一种活检的手段,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你做详细的探讨。哪些人应该定期筛查肺癌?建议40岁以上,有以下一项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肺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吸烟20包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被动吸烟者;职业暴露史(石棉、铀、铍等);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肺癌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纤维化肺病史。肺癌的高发年龄为45-65岁,对于非高危的人群,也可以在这个年龄段进行每年一次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所以,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得肺癌,可以做一个肺部的高分辨PETCT检查,如果PETCT没有发现问题,那就没有肺癌。如果怀疑有问题,需要做活检。
  • 肿瘤体检的选择与沟通

    肿瘤体检的选择与沟通

    肿瘤体检的选择与沟通说说肿瘤体检。有部香港电影,说人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十而躺,因为从30岁开始,就会感觉力不从前,熬夜之后起不来床,运动容易受伤,不敢直面体检报告,而一到医院检查,就要躺下来,所谓三十而躺。许多公司、单位或者个人自己,都会进行套餐式年度体检,一般包含了三大常规、肿标、基础影像学检查,而很多肿瘤患者发现,明明体检一切健康,为何发现肿瘤还是晚期,这就要从体检项目本身说起。目前国内的体检一般采取“套餐”、“超市”类采购方法,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面对医疗服务提供者时,对接的基本是销售类人员,比如xx健康专员,而这些人,不是医生。他们提供的服务,是一种“似乎是医疗服务”,而本质上,和“久病成医”的各类朋友,没有本质区别,甚至为了销售提成,恐吓不做xx检查的风险。那么正常的体检流程应该是怎么样的?“是围绕着一个熟悉的医生,他从问诊查体开始,根据医学统计学的要求和推荐开检查(比如什么时候做宫颈癌筛查、什么时候做乳腺癌筛查、什么时候做结肠镜等),*终把结果收集,与病人讨论,得到*后的结果,进而根据需要再开展下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健康体检。”以肠癌体检为例(up to date):可以看到,目前肠癌的筛查,首先要明确患者的家族病史和自身高危风险。如果本身属于高危患者或者有明确的家族病史,请前往肠癌遗传门诊进行具体咨询。那么针对平均风险患者,就是我们普通人,针对肠癌,如何进行筛查呢?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评估:从20岁开始每三到五年进行一次,以确定患者或家属是否已发展出提高患者患CRC风险水平的因素。从30岁开始,符合家族史的高危筛查标准的患者人数从30岁开始显着增加(2.1%)到50岁(7.1%) 【1】。评估问题包括:1.您是否曾经患过CRC或腺瘤性息肉?2.是否有家庭成员患有CRC或有记录的晚期息肉?3.您的家庭成员是否患有可能导致CRC的任何已知遗传综合征? 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少年息肉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 MUTYH相关息肉病”。4.是否患有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5.是否因儿童癌症接受了腹部放射治疗?然而,大多数人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那么怎么知道哪些是高危病人呢?针对这个问题,郑树教授在海宁、嘉善采取过生活要素调查的方式,得出以下针对中国人的筛查方案【2】:如果以上问题都是否,那么目前指南强烈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CRC筛查,比较建议从40-45岁开始筛查。那么使用什么手段进行检查?结合各个患者的喜好,价值和风险,以及测试有效性,资源可用性,测试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和成本,可共同做出决策。优先检查 -●结肠镜检查 –高敏感性与特异性,可通过在恶性转化之前切除腺瘤性息肉来检测并预防癌症。当完成足够的结肠镜检查筛查时,不需要同时进行大便检查(即在结肠镜检查之间)。此外,对于结肠镜检查阴性且在10年内进行常规筛查的患者,在10年期结束前不建议进行FIT筛查或其他筛查试验。也就是说,50岁的健康人,做一次肠镜全部阴性,60岁再去做风险也不高。●粪便免疫化学测试 –我们建议每年FIT对单个样本进行隐性血液筛查,以筛查无法或不愿意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初次筛查,或在结肠镜检查受限的情况下进行。如果FIT结果为阳性,结肠镜检查需要及时进行。就是粪便隐血检测,就十几块钱的一个检查,排除痔疮等因素,如果阳性,提示肠癌风险高,但很多情况会出现假阴性,即检查阴,但肿瘤有。因此只可作为初筛。●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造影术 –以前称为“虚拟结肠镜检查。CTC每五年执行一次。CTC比结肠镜检查以外的任何检查对腺瘤息肉的检测更为敏感,如果CTC结果提示息肉或CRC,则需要立即进行结肠镜检查以进行评估。对于合并症的老年患者(例如心肺疾病,糖尿病或中风病史),CTC优于结肠镜检查,因为结肠镜检查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其他条件受限时可考虑的测试 :不多作介绍,优先考虑上面的**检查。●乙状结肠镜与FIT(或敏感的gFOBT)●单独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基于Guaiac的粪便潜血测试●FIT-DNA多目标粪便DNA测试●胶囊结肠镜检查那么如果做出来一直是好的,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笼统地说,预期寿命小于10年的时候,可以停止。一般为75岁开始停止检查。但是,对于从未进行过筛查的老年人,做一次筛查具有成本效益。在我们医院,80-90岁的患者做肠癌手术也不在少数,甚至80岁做了手术,90岁还依然健康,因此,可以在综合考虑老年患者自身以及家庭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筛查。好了,学习了这么多知识,可是家中老年一句“我身体好着呢”就把你顶回去了,该如何尽心沟通呢?几条建议:1.首先评估是否为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不经意间指出其高危因素,多次强化后患者会自己提升警觉度。2.选择体检对象信任度高的医务人员或同行业者,与其沟通,获取信任。3.部分检查为有创检查,例如肠镜,但可明确告知并发症或副作用的发生率,例如肠镜为0.08%左右,同时将收益与风险同时告知,进行比较。4.提前摸清准备前往的医院或体检部门流程,预演一遍可能出现的情况,比如做肠镜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是否有合适的居住环境排便,是否有家属有时间陪同等。5.身体力行,做好健康带头作用。希望大家都拥有更加健康的人生!
  • 癌症发生骨转移意味着无法根治,如何治疗能延长生命周期?

    癌症发生骨转移意味着无法根治,如何治疗能延长生命周期?

    恶性肿瘤是现代社会一直难以攻克的健康难题,除了局部引起局部症状外,其防不胜防的转移风险更是成为悬在肿瘤患者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本问题中问到的“骨转移一定是癌症晚期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晚期也并非是死亡很快会降临的意思,只是代表其肿瘤细胞不再局限,肿瘤的清除变得更加艰难。骨转移的发生以中轴骨转移多见,常见部位主要是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除了前列腺以成骨性骨转移外,大部分骨转移是溶骨性转移。这些骨转移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血生化可有碱性磷酸酶的升高,高钙血症等,晚期者常可出现明显骨痛,肢体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骨髓压迫等。其实骨转移本身很少直接影响生命,但伴随而来的骨恶性相关事件如无法控制的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等会造成生活质量的降低及一定程度推进死亡的来临。当然除了伴随事件的影响,原发肿瘤对于骨转移生存期的影响也较大。例如消化系统癌症,如胃、肠、食管癌伴发骨转移者的预后要明显差于乳腺癌及前列腺癌患者,是因为除了转移肿瘤细胞对于放疗敏感性差外,其本身的伴伴随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或出血等进一步推近了死亡的来临。其实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骨转移,可降低死亡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例如乳腺癌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可获得40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而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超到50个月。通过PETCT检查,可以尽早知道骨转移。发生了骨转移,该如何治疗呢?骨转移,如果存在病理性骨折、甚至脊髓、神经压迫等情况时,需行手术治疗进行内、外固定、病灶切除等,用以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转移骨局限者还可以采用局部体外放疗或放射性核素锶89、钐153,也可短期内有效缓解骨痛,并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降低骨恶性事件。除局部治疗外,唑来磷酸及帕米磷酸是常用的全身治疗药物,与之相似的地诺单抗可以达到抑制骨破坏控制骨转移的效用。此外内分泌也是乳腺癌、前列腺癌的优先选择,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可获益。对于受体阴性或不能内分泌治疗者,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也可成为骨转移者的有效选择之一。除了以上控制骨转移病情的治疗外,骨痛的症状缓解还可依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吗啡类止痛药物。癌痛的控制十分必要,因为控制癌痛不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缓解因癌痛导致的抑郁、机体消耗等有十分重要。综上,骨转移的发生是意味着预后不好,但并非病情无法控制,以上多种方法的有效结合,降低骨恶性事件的发生,相信会让肿瘤晚期患者获得一个较好的预后。
  • 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会是肿瘤吗?

    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会是肿瘤吗?

    在生活中,关注身体出现的丝毫变化,对了解健康,有非常好的帮助。做好疾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身体出现的细小变化,也要特别关注。例如,通过观察淋巴,能够及时的了解健康。淋巴结肿大,是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出现淋巴结肿大,需要大家特别注重,不少人还会说淋巴结肿大,就是癌症,真的是这样吗?小编可不觉得。淋巴结肿大,属于常见的情况,基本上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但要说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癌,这实在是杞人忧天的想法。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淋巴结发生肿大,一般分为这三个情况,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瘤。作为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分布全身。判断原发病灶的部位,能够及时的判断病症。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原因会导致淋巴结出现肿大呢?感染 感染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做好了保健,但依然会出现感染。细菌或者病毒入侵身体,会影响到感染加重,增生比较厉害的话,也会引起淋巴结肿大。结核淋巴结核在早期与皮肤周围组织无粘连性,病情加重的话,结核肿大会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在发生破溃的时候,出现了脓状物质。疾病身体的一些慢性病,例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病症等,可能会不断刺激淋巴细胞发生增生,导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就是癌症吗?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感冒发烧后、牙龈炎、咽喉炎后,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淋巴发生肿大。当这些病症得到缓解,淋巴结会恢复正常。所以不必过于担心。淋巴瘤是什么?淋巴瘤的出现,在早期是非常容易被发现是肿瘤,*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出现肿块,这样的肿块千万不能忽视,需要及时的检查、判断。淋巴结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淋巴呢?调节心情心情一定要开朗,不能过度的悲伤、忧虑。在研究中发现,凝滞的淋巴液会影响到健康,在悲伤的时候,淋巴液会发生凝滞。随着心情的愉悦,淋巴液会顺畅很多,身体得到调节。按摩调节学会按摩调节淋巴,能促进健康,例如在放松的时候,按摩颈部,能够把颈部的毒素向外排出,促进排毒。淋巴结肿大并不一定是淋巴瘤,正确的护理淋巴结对促进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希望大家多了解,护理好淋巴结,获得健康。
  • 肿瘤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服用中药好?

    肿瘤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服用中药好?

    中药在治疗作用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可,也有一部分患者充分感受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带来的疗效叠加效果。那么肿瘤患者什么时候开始服用中药?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1中医药与手术相结合术前给予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一般症状,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癌症的发展,预防潜在的转移风险。术后多伤及气血,中医药可予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等方法治疗,使患者因手术造成的损伤得以早日恢复,以尽快接受其他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2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一是放疗增敏作用。某些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改变肿瘤内环境及消除“乏氧细胞”,增强癌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二是减轻放疗的副作用。放疗耗伤正气,伤及阴液,造成气阴两伤或阴虚内热等证。服用益气养阴、滋阴清热等药物,可以明显预防或减轻上述副反应。三是放射防护作用。扶正、益气养血、健脾益肾中药能保护患者的骨髓和免疫功能,使放疗顺利完成。3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又会怎样?一是增效作用。通过改善肿瘤组织局部的血氧供应,促进G0期肿瘤细胞进入增殖期,从而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灭力。二是减毒作用。中医采用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等方法,可明显减少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心肝肾功能的损害、骨髓及免疫功能受抑制等毒副作用。4中医药防范肿瘤复发和转移防范复发和转移是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肿瘤患者大部分手术、化疗、放疗后,进入一个“等待”阶段,西医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求定期复查,直至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时再采用相应的治疗。而这“等待”阶段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良好时期。我们强调阴平阳秘、治未病,讲究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有机结合,将大幅度降低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这些都是危险因素,能避开就避开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这些都是危险因素,能避开就避开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淋巴组织分布于人体全身的各个部位(除指甲与头发),因此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淋巴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如果浅表淋巴结肿大,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摸到肿块,就要当心是淋巴瘤。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摸到有淋巴结肿大就一定是淋巴瘤。有时反应性增生、结核病等情况也能导致淋巴结肿大。如果是淋巴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摸起来比较大和圆,直径在1cm以上,硬度与鼻子的硬度相似,没有疼痛感的。而良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摸起来表较小、比较软、伴有疼痛感。因此,摸到淋巴结肿大既不要过分担心,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出现这些症状也要留个心眼 或与淋巴瘤有关但是,淋巴瘤是一种“神出鬼没”的恶性肿瘤,它并不单单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当淋巴瘤侵犯到不同脏器或组织有可能引起不同的表现:当淋巴瘤侵犯深部的淋巴结,常因咳嗽、气促、不能平卧,做胸部CT提示纵隔肿物、肺门淋巴结肿大。或者因腹痛、行腹部CT可见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另外,如果发生系统性病变,如咳嗽咳痰,肺部发现占位病变,有时除了是肺癌外,有部分是淋巴瘤;嗳气、反酸、胃部不适,除了是胃癌,也可以是淋巴瘤;腹痛、解黑便,CT发现肠壁增厚,也要高度怀疑淋巴瘤。还有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如果已排除了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考虑淋巴瘤。还可能出现一些皮肤疾病,例如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伴随症状。皮下结节、不能治愈的皮肤溃疡,需行相关的活检明确是否为淋巴瘤。总的来说,淋巴瘤是一种“神出鬼没”的恶性肿瘤,表现更是千变万化。但淋巴瘤目前没有很好的筛查手段,主要通过身体的症状来提示。因此,一旦身体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在常规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多留个心眼,当心是淋巴瘤在作怪。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专家建议远离这些危险因素那么,哪些因素是淋巴瘤的高危因素呢?目前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并不明确,但是与这些因素密不可分。首先,淋巴瘤是一种“老年病”,常见于50-6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居多。但是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其次,淋巴瘤的发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一方面,如今的环境过于干净,使免疫系统缺乏锻炼,另一方面,长期接触如室内装修后的甲醛、环境中的辐射等,有可能增加淋巴瘤发生的风险。再有,淋巴瘤的发生与饮食作息也密不可分。长期高脂高蛋白饮食、压力过大、熬夜等都会增加罹患淋巴瘤的风险。另外,随着对淋巴瘤研究的推进,确认淋巴瘤的发生与某些感染密不可分。常见的EB病毒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HP感染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有相关性。这部分因感染引起的淋巴瘤在持续用药杀灭病毒或细菌后,淋巴瘤的病情也会得到缓解。通过PETCT或者PETMR检查可以较早发现淋巴瘤。总的来说,淋巴瘤的发生与自身的免疫能力有重要的关系,预防淋巴瘤应该注意增强抵抗力:注意健康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注意日常戒律,保证睡眠;积极调节心理情绪,缓解压力;定期做好体检等。淋巴瘤该怎么治疗?免疫疗法或成为主流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治疗手段?目前以化疗、靶向药物为主,部分患者会用到放疗、抗感染治疗等。另外,随着免疫疗法研究的不断深入,PD1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也逐步得到发展。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的问题,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未来将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正规的治疗后,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愈率可达60%,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能达到70%。因此,淋巴瘤患者一定要充满信心,积极接受治疗,做到早诊早治,从而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